中共领导人在解放战争某时期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当时
A. 中共准备进行战略反攻 B.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C. 解放长江以南准备就绪 D. 东北三省已经全部解放
l944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规定“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交之权”。这一举措的实施
A. 改变了农村原有土地制度 B. 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彰显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 D. 纠正了王明的“左”倾路线
1938年10月,在进行了4个月之久的防御保卫战后,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下令放弃武汉。当时一些西方人士认为,武汉的失陷于中国抗战无重大影响,因为“最伟大而又使人兴奋之事,实则中国尚生存;而继续抗战,胜利机会,已经确定”。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实现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意图
B. 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C. 获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持
D. 赢得了正面战场的主动权
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A. 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 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C.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
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幼雅园的儿童玩一种“打沉定远舰”的游戏;许乡报刊大肆制造战争舆论,宣传对清战争,日本天皇下达矛头指向中国的《造观语书》。据此可知
A. 中日关系的传统格局面临着挑战
B.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已成定局
C. 战争前夕中华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D. 中日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悬殊
1860年,清廷任命汉族官僚曾国藩为两江总督,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曾国藩遂举荐大批湘军将领为封疆大吏,并在地方办厘金改田政,以实现军饷自筹。这说明
A. 清廷对地方控制日益加强 B. 政治形势推动权力格局变化
C. 满汉民族间矛盾得以解决 D. 地方割据威胁了清政府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