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 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 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C. 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 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 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 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 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隋唐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始由郡县两级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A.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 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 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宋史》记载的“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的机构是
A. 三司 B. 政事堂 C. 太尉 D. 枢密院
“(宋)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钱穆《国史大纲》)这说明当时
A. 军事行动保密性强 B. 政府执政效率较高
C. 吏治混乱职责不明 D. 相权受到较大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