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张荫麟教授把周代称为“散漫的封建的帝国”,其依据是西周时期
A. 实行宗法制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D.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这一继承制度
A.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 使政权趋向严密
C. 有利于社会稳定 D. 易导致权力纷争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禅让制 D. 王位世袭制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大下”,建立汉朝。遵循周朝制度,他应立下面哪个孩子作为帝位的法定继承人

A. A B. B C. C D. D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12年9月,中华民国第一个《学校系统令》公布,史称“壬子学制”,以后,又陆续颁布各级各类学校法令,直到1913年,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学校系统,史称“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具有现代化性质的学制,也是新教育改革的内容和标志。学制总体上缩短了学生的在学年限,整个教育期为18年,三段四级。第一阶段是初等教育,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两级,共七年;第二阶段是中等教育,设中学校一级,共四年。第三阶段是高等教育,分为预科、本科、大学院三个层次;除主系列外,还有师范教育与实业教育。该学制大力提倡实利主义教育;废除贵族学校,废除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废止毕业生的科举出身奖励,小学男女同校;取消经科,强调美育代替宗教,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生产技能的培养,要求留意儿童身心特点,促进年青一代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新编教科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初年学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初年学制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列为中国近代以来留学路线示图: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五四运动前后
詹天佑(1861 年—1919 年)。清政府出于“振兴计划”的需要,使欧美的长技为我所有,在
1872 官派学生赴美留美,詹天佑是其中之一,1878 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 工程。回国后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黄兴(1874 年—1916 年)。在 20 世纪初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革的大潮中,留学生无疑是 一群“弄潮儿”。1902 年,黄兴赴日本留学并创办了《游学译编》杂志,介绍西方资产阶 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革命历史,宣传民主革命和民族独立。
刘少奇(1898 年—1969 年)。1921 年夏,他赴俄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学习马克思主 义理论,同年冬天,他由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此时的留学生沟通了马克思主义 文化与中国社会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据陈学徇《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 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