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12年9月,中华民国第一个《学...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12年9月,中华民国第一个《学校系统令》公布,史称“壬子学制”,以后,又陆续颁布各级各类学校法令,直到1913年,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学校系统,史称“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具有现代化性质的学制,也是新教育改革的内容和标志。学制总体上缩短了学生的在学年限,整个教育期为18年,三段四级。第一阶段是初等教育,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两级,共七年;第二阶段是中等教育,设中学校一级,共四年。第三阶段是高等教育,分为预科、本科、大学院三个层次;除主系列外,还有师范教育与实业教育。该学制大力提倡实利主义教育;废除贵族学校,废除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废止毕业生的科举出身奖励,小学男女同校;取消经科,强调美育代替宗教,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生产技能的培养,要求留意儿童身心特点,促进年青一代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新编教科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初年学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初年学制改革的意义。

 

(1)改革系统全面;学制缩短;重视实业、科技教育;废除封建等级特权,倡导男女平等;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2)推动了教育近代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科技发展;有利于自由平等观念传播;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解析】 (1)依据材料“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以及第三阶段”可知改革系统全面,依据“缩短了学生的在学年限,整个教育期为18年”可知学制缩短;依据“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生产技能的培养”可知是注重科技和实业教育;依据“废除贵族学校,废除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废止毕业生的科举出身奖励,小学男女同校”可知自由平等思想传播;依据“要求留意儿童身心特点,促进年青一代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说明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依据材料中学制改革措施以及所学从教育近代化、经济科技发展以及教育思想和学生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列为中国近代以来留学路线示图: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五四运动前后

詹天佑(1861 年—1919 年)。清政府出于“振兴计划”的需要,使欧美的长技为我所有,在

1872 官派学生赴美留美,詹天佑是其中之一,1878 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 工程。回国后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黄兴(1874 年—1916 年)。在 20 世纪初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革的大潮中,留学生无疑是 一群“弄潮儿”。1902 年,黄兴赴日本留学并创办了《游学译编》杂志,介绍西方资产阶 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革命历史,宣传民主革命和民族独立。

刘少奇(1898 年—1969 年)。1921 年夏,他赴俄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学习马克思主 义理论,同年冬天,他由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此时的留学生沟通了马克思主义 文化与中国社会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据陈学徇《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 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村改造在英国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了。城市的样板示范促使农村起来追随—英国还建立了专门的乡村保护协会。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交通革命和通讯革命,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城乡生活质量基本趋同。对乡村的改革也就随之变革,德、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从20世纪后期起,欧洲农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普遍兴起了旅游业。

——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和经验》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势日衰,乡村更加衰败。进入30年代,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整个中国农村出现空前未有的危机,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了“乡村现代化”的实验。在此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开通邮电,创办学校,建立农场。先后开辟出北温泉、小三峡等浏览区,使北碚的园林山水、历史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卢作孚的北碚“乡村现代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上说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欧洲“乡村改造”和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各自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乡村改造”和中国的“乡村建设”的相同点。并指出二者结局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明确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自由贸易协定,并表示会对一些美国现在的主要贸易伙伴如中国和墨西哥征收高关税以促进美国国内工业和就业增长。这样会

A. 增加反经济全球化讨论

B. 使环太平洋国家普遍受益

C. 大幅增加美国贸易总量

D. 大大加快经济全球化速度

 

查看答案

至少三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发明并应用一些牙齿清洁法,只不过同古代达官贵人才有私人浴室一样,牙齿的清洁程度是与社会阶层挂钩的。将牙膏首先批量生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销售、推广到普通大众的是美国的高露洁公司。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 新科技发明的出现

C. 工业化生产的推广

D.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查看答案

1935年8月30日到31日夜间,苏联采煤工斯达汉诺夫利用老式风镐,创造了5小时45分采煤102吨的记录,超出当时普通定额的13倍,其本人成为全苏工人学习的榜样。这说明了

A. 苏联工业技术水平大幅提高

B. 新经济政策获得民众广泛支持

C. 工业化建设中工人热情高涨

D. 苏联农业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