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史称“废丞相,权分六部”。以下对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举措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B. 使得全国重大事务都由皇帝直接决断

C. 丞相制度由此废除

D. 君主专制到此时发展到顶峰

 

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使得全国重大事务都由皇帝直接决断,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丞相制度由此废除,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是清朝时期军机处的设立,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制度经历了多次变化,请对以下五种中国历史上曾经实行过的选官用人制度进行时间排序( )

 

①军功爵制

②九品中正制

③察举制

④科举制

⑤世卿世禄制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⑤①③②④

D. ⑤③④①②

 

查看答案

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汉中以及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不将它们划人四川而划入陕西。可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

A. 传达行政命令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防止地方割据

D. 扩大国家的疆域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图示,对下图所反映的制度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中书、尚书、门下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C. 该制度在唐朝建立

D. 该制度保证了皇权独尊

 

查看答案

西汉初年,由于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了“七国之乱”。故而在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颁行了“推恩令”,以下对“推恩令”描述正确的是(   )

A. 完全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 王国越分越小,削弱了地方诸侯王的实力

C. 规定在诸侯王死后,只有嫡长子可以分得土地

D. 使得郡国并行制度从此消失

 

查看答案

秦始皇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官僚制度,这种制度在秦汉时期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对三公职责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C.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有权调动全国军队

D. 三公均对皇帝负责,最高权力由皇帝执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