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传统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注: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注: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关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中国近代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

 

(1)功能:征发民力;控制人民;征收赋税;统计人丁。 原因:历史因素: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是其根源;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强力维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长期存在;长期以来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等。 (2)新变化:借鉴西方的户籍制度;近代户籍管理法制化(户籍管理近代化);户籍条例越来越多,管理越完善;体现人格平等;突出私权保障等 原因:商品经济、民族工业的发展;民主政体的建立;欧美户籍制度的影响;民主思想的传播;政府政策调整;社会治理近代化。 【解析】 (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可归纳为“大量的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可以归纳出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第二小问,可以从小农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宗法等级观念作答。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摆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的信息分析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联系所学知识,近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城市对自由劳动力需求增加,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促使户籍制度的调整;依据材料二“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归纳出受欧美户籍制度的影响和民主思想的传播的推动,通过材料中多个法律法规的颁布看出政府的政策调整是户籍制度变化的又一重要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A. 全面内战揭开序幕

B. 内战局势已然明朗

C. 战略反攻取得胜利

D. 北平即将和平解放

 

查看答案

中华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上,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A.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 国共两党彻底结束了敌对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日本无条件投降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1928—1930年工人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党员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B.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

C. 党的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

D. 党员呈稳步发展态势

 

查看答案

(题文)1927年《大公报》发表社评,“国民党人习闻宣传之法,稍稍习之,颇奏奇效”;北方军阀针锋相对,印发各类“讨赤”歌、“讨赤”文、“讨赤”画,因通俗易懂,可能比南方“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之类的口号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材料主要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

A. 舆论宣传左右战争进程

B. 社会群众思想愚昧无知

C. 南北双方重视舆论宣传

D. 反帝口号脱离群众认知

 

查看答案

《论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一文中提出••“五四运动才唤醒民众,使他们觉悟到封建社会的 毒,觉悟到挽救危亡,必须民众自己努力更生,而努力更生必从思想教育做起。辛亥革命只 是政治的革命,五四运动才是思想革命的先声。”“思想革命的先声指的是

A. 推翻了封建制度与促进思想解放    B. 促进了民族和民主意识的觉醒

C. 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使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