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一文中提出••“五四运动才唤醒民众,使他们觉悟到封建社会的 毒,觉悟到挽救危亡,必须民众自己努力更生,而努力更生必从思想教育做起。辛亥革命只 是政治的革命,五四运动才是思想革命的先声。”“思想革命的先声”指的是
A. 推翻了封建制度与促进思想解放 B. 促进了民族和民主意识的觉醒
C. 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使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强烈的排满色彩
B. 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 明显的限袁倾向
D.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题文)下图是清末漫画《官场之活剧(廿三)捕风捉影》,它表明

A. 革命成为时代潮流
B. 青年学生成为革命主力
C. 清廷统治岌岌可危
D. 革命党人广泛发动群众
英国人密迪乐向太平天国将领提出进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后英国特使又就《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向太平天国提出要求,被置之不理。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
A. 认清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
B. 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思想
C. 反侵略成为运动的主要目标
D. 初步形成了近代外交理念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洋务运动之后
D.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处理各国事务的总理衙门;1864年,清政府翻译出版了有关国际法的教科书;1873年,清帝接见外国外交官时准予免行叩拜礼;1876年以后向外国派驻了外交使团。这反映了
A. 清政府已被西方国家控制
B. 清廷崇洋媚外心理较严重
C. 传统外交造成观念的落后
D. 中国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