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忠实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一部描绘中国近代农村社会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白鹿原是陕西滋水县的一个小山村,白鹿两姓的白嘉轩、鹿子霖为族长之位长期争斗不已。“皇帝失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白鹿原陷入恐慌。十多年后,蒋介石的北伐波及滋水,白鹿两姓许多后生加入国共两党。长工黑娃带头成立了“白鹿原农民协会”,批斗两大地主白嘉轩、鹿子霖。很快,南方传来消息,蒋介石铡了许多共产党,黑娃逃匿山中。鹿子霖之子兆鹏辗转到了陕北根据地,并在中条山抗战中因功提拔为八路军团长。1948年5月,鹿兆鹏回到滋水县策动起义成功,滋水县解放。
结合晚清民国历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所看到的一切儿童团营地,小孩子都是漂亮的,营养很好(每天五餐),照料很好,可说是受优待的;他们都是快乐的。傍晚,工作做完后,就聚集在"文化公园",……他们来这里锻炼身体,休息,娱乐或学习(因为这里也有教室、讲演厅、电影、图书馆等等)。到处都悬挂着斯大林的头像,人人嘴上都挂着他的名字,每一个人的讲话中都无可遗漏地颂扬他。在他们看来,在苏联以外尽是黑夜。除了几个无耻的资本家,一切的人都是在黑暗中挣扎的。需要量是那么大,顾客是那么多,以致以后好久仍将是求过于供,而且超过很多。人们仍没有满足需求
——摘编自(法)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归来》(1937年)
材料二 娱乐和运动商品的销售额从1929年的5亿美元,下降到了1933年的2.5亿美元。简单的家庭游戏一拼图、跳棋、国际象棋、掷套圈一却大受欢迎,这期间美国集邮者的数量从约200万人增加到900万人。桥牌也颇有进展。在郊区,人们待在家里,促进了羽毛球、乒乓球和户外晚餐的复兴,刺激了木工、机械、养鸽子等业余爱好。
数百万人专心致志地收听时事评论员关于慕尼黑危机、德国入侵波兰和法国陷落的观点。
1932年一1939年间,通过收音机传送的消息量几乎翻了一倍。
在大萧条即将到来时,20个成年人中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数为200万——300万。顾客偶尔会对图书管理员说:“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
——摘自(美)狄克逊•韦克特《大萧条时代:1929—1941》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国社会生活状况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国社会生活的差异。
中英美三国在1943年冬发动了滇缅反攻战,经过三国军民的共同努力,大获全胜,打通了中印公路,加速和配合了中国反攻、盟军在东南亚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的进程。由此可见
A. 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
B. 滇缅反攻揭开了中国战场反攻的序幕
C. 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胜利的保证
D. 国民党正面战场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伦敦居民能够一边在床上品着早茶,一边用电话订购他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全世界各种产品,并合乎情理地要求早班将它们送到自己家门口。他可以打发他的仆人到临近银行很方便地提取贵金属,可以随身携带铸币出国到任何异域,无需通晓当地的宗教、语言和风俗,稍稍遇到干涉就会认为受到侵犯而大为惊讶。”这里描述的世界体系最有可能处于
A. 1750年
B. 1850年
C. 1900年
D. 1950年
美国历史学家K.S.平森认为1870年至1900年的德国正在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巧、金融和工业组织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与这一转变无关的因素是
A. 启蒙运动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德国统一
D. 德意志帝国成立
1811年,英国诺丁汉郡的袜商不顾行业规矩,生产一种劣质长筒袜,压低袜子价格,严重冲击了织袜工人的正常收入。一些织工秘密组织起来,以“卢德将军”的名义捣毁商人的织袜机。1813年政府颁布《捣毁机器惩治法》,规定可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的工人。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 机器生产日益普遍化 B.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C. 工业化加剧社会矛盾 D. 工人阶级生存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