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说明宗法制...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

A. 嫡长子继承

B. 兄终弟及

C. 大宗与小宗对立

D. 神权与王权结合

 

A 【解析】材料中文字内容说明了宗法制度的继承原则是立嫡不立庶,即只有嫡子(正妻所生子女)才有继承权利,而庶子(正妻之外的其他妃子所生子女)则无继承权,即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正确;B项是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补充形式,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D两项原则与材料不符,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查看答案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是指哪项制度

A. 封建制度

B. 分封制

C. 君主专制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

 

查看答案

夏朝立国,开启了“家天下”局面。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  )

A. 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

B. 分封制

C. 实行禅让制

D.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

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查看答案

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就此事,某校甲、乙两个学生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中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以下是讨论中利用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只有一个字:“礼”,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意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

——2011年1月14日新华网博客

材料二  汉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适用的。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养心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格言,耳熟能详又历久弥新,仿佛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出的。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2011年1月31日《人民政协报》

请回答:

(1)作为甲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一指出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你如何利用材料二从思想文化方面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

(2)作为乙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方面概括赞成为孔子塑像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