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姝方,是以九家之术,...

《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姝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

A.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 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 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A 【解析】 材料中,讲的是国家分裂,诸侯纷争,思想界百家争鸣,纷纷著书立说,所以选A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这种变化体现了

A. 士阶层开始崛起并受到重用    B. 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C. 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 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

 

查看答案

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统治者)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A. 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 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查看答案

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

A. “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B. “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C. “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

D. 有“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查看答案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 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 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 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 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查看答案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入学儒家,即

A. 爱无差等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 存天理,灭人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