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统治者)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

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统治者)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A. 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 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意思的理解能力,结合史实分析可知,老子本段话实际上就是其思想主张,即要求统治者无为而治,因为统治者干预太多,向民众索求太多而导致人民生活困苦,因此主张统治者要无为而治。故C项正确;仁政是儒家的主张,排除A项;“加强控制”是法家的主张,排除B项;D项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旨,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

A. “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B. “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C. “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

D. 有“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查看答案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 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 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 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 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查看答案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入学儒家,即

A. 爱无差等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 存天理,灭人欲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为了加强对商人的监管,将城市商人户口进行专项登记,列入“市籍”,以区别一般编户齐民的“户籍”。秦朝统治者实行“重本抑末”的政策,正式把商人及商业活动贬为末等之民和末业。秦朝多次将六国的大手工业主迁徙到边远地区。……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政策,目的在于彻底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使反抗者失去经济基础。同时将许多私营工商业主迁徙到秦朝统治地区咸阳、巴蜀一带,允许他们继续经营手工业,也有加强秦朝统治的目的。这与摧毁六国经济势力并不矛盾。另外,商人被抑制还表现在徭役征发上。……此目的也在于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由于秦朝短祚,富商们只是受到暂时的压制,很快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迅速复兴。

材料二  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赀、富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易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同时朝廷任用商贾子弟东郭咸阳、孔仅、桑弘羊等,相继“以赀”入朝为官,就是利用其固有经验,从商贾发财致富的经济活动中获取财政收入,以支持对外用兵。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与民争利的措施,但到昭帝时,文学言:“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惠茗《论秦汉时期的抑商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秦、汉两朝抑商的手段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实施抑商政策的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