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一些皇帝和王公大臣崇佛,佛教势力逐渐膨胀起来。一些佛寺的高级僧侣不仅插手国家政治事务,还借机扩大经济势力,一种特殊的农业经营方式——佛教庄园经济发展起来。佛教高级僧侣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并招揽许多失地农民在佛寺土地上耕种,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社会上把这些在佛教庄园里耕种的农户称为“佛图户”。这些“佛图户”必须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种树建房等各种杂务。“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级僧侣的严格监管,基本上没有自主性。“佛图户”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佛教庄园里务农,不准随意离开,实际上已沦为佛教庄园的依附农民。佛教庄园生产的各种农副产品主要供庄园内部享用,很少与外界进行商品交换。依照惯例,官府对庄园的僧侣(尼)“佛图户”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
——选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朝末年,周武帝统治时期,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周武帝声称要“求兵于僧众之中,取地于庙塔之下”,下令焚毁佛寺四万多所,佛寺土地财产充公;释放佛寺及佛教庄园的僧尼、“佛图户”达三百多万,释放的僧尼、“佛图户”一部分充实军队,一部分恢复其国家户籍,成为向政府交税服役的农户。
——选自人教版《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比较佛教庄园经济与传统小农经济的异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周武帝灭佛、禁佛运动产生的重大影响。
嘉靖皇帝曾指责王阳明“放言自恣,诋毁先儒,号召门徒虚声附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这说明王阳明心学
A. 具有思想启蒙的意义
B. 背离了传统儒学
C. 没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 致良知不合君主愿望
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样做的目的是
A. 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 B. 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
C. 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 D. 加强对六部的监察
(题文)(明朝)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曾令户部移文天下,课百姓种植桑枣。每里百户,种植枣桑秧苗二亩,违者谪戍边。这些政策
A. 推动了家庭手工业兴起
B. 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题文)《元史》记载,1278年诏谕福建行省:“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由材料能够直接得出
A. 元朝时期对外贸易十分兴盛
B. 周边各国非常崇尚中华文明
C. 东南沿海成为元朝重要财源地
D. 当时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常借画讽刺时弊。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
B. 中国小说、戏剧的繁荣
C. 中国城市经济的兴盛
D. 中国政治的腐朽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