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不同时期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封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淳化中……宋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长官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具体措施有哪些?
(3)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总结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三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试分析推行这一制度意义何在?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句描述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是
A. 世官制
B. 科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察举制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 转运使
B. 兵部员外郎
C. 知府
D. 枢密副使
假设在下图所示中央机构所在的朝代,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座宫殿,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B.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秦及汉初的“尚书”仅是内侍小臣,掌管收发文书,汉武帝时始让其省阅奏章参与政务;东汉光武帝将尚书扩充为“尚书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但仍为内侍机构;隋唐时设置“尚书省”掌管六部,成为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B.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C. 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
D. 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