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东征,周人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周初广建诸侯国
A. 扩大了王畿区域
B. 开发了边远地区
C. 削弱了周王权威
D. 解决了内部矛盾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武王……乃褒封……大禹之后于杞。……封尚父(姜尚)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这表明西周分封的对象包括 ( )
A.周王的兄弟一辈 B.部落首领,周王子弟
C.商代贵族的敌人、功臣 D.先代贵族、功臣、王族子弟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是商代的一种主要的纪日方法。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反映出商代
A. 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 王权的自我神化
C. 商朝人崇信鬼神
D. 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一记载反映了( )
A. 分封制开始出现 B. 阶级矛盾尖锐
C.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日衰,中央权阉横行。地方藩镇跋扈,朝政混乱,政府赋税供办之地只倚江南八道。唐宪宗于805年登基后,启用干练有为之人担任度支、盐铁转运二使,整顿漕运,使江淮米至渭仓。改变过去由地方州府负责的两税征收权,将财赋之权从地方收归中央,削减各地的留用数额。调整纳税物的折价标准,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折算纳税,改革钱物上供、送使、留州的比例,削减地方的留用额,增加国家的上供额。此外,它还下令罢除了诸道两税外榷率,政府再三颁发诏旨,重申“两税留州留使钱外,加率一钱一物,州府长吏,并以枉法赃论”,针对置吏不精、流品庞杂、冗食日滋的现状,下令裁汰冗官,共并省内外官806人,请司流外官1769人。百姓如遇天灾人祸,则减免赋税,开仓赈济,以济民命。所以后世史家称:“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太宗、玄宗和宪宗)。”
——摘编自贾艳红《论唐宪宗对永贞革新的继承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宪宗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学作品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表3
卖炭翁作者:白居易(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复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望海潮作者:柳永(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为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矶,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音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提取表3中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可以从唯物史观角度,也可以从其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时期城市经济或文学发展状况加以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