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西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 这反映了两汉时...

下表是西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

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A. 学校教育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

B. 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

C. 儒学并未取得思想的统治地位

D. 官吏从政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B 【解析】 表格显示从西汉初年到东汉时期,博士、师从名师或入太学者、未任博士的名儒以及在文化状态可考公卿中所占比例都呈现上升趋势,可见由于汉代尊儒措施的实施,导致汉朝从事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故B项正确;表格没有体现出儒家经典作为学校教育的教科书,故A项错误;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取得了独尊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官吏儒学水平提高,不能反映出综合素质的提升,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禅宗的概念澄清化(理论思维顿悟)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全息结构模型),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这一观点

A. 背离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

B. 准确评价了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

C. 有益于拓展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

D. 夸大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作用

 

查看答案

(题文)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查看答案

京剧研究学者刘老君在《浅谈京剧的发展——京剧与城市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戒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则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

A. 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B. 各地商人纷纷在北京建立会馆

C. 北京地区的贵族、官员十分多

D. 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

 

查看答案

某些书法家传世的作品中,不论单一线条的造型,还是不同线条间的组合变化,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种种情致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绕之中。这类作品的字体形式是

A. 篆书

B. 隶书

C. 草书

D. 行书

 

查看答案

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图体现了汉字

A. 形象化的发展方向

B. 逐渐走向繁复化

C. 将写意发挥到极致

D. 实用性不断增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