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1901年发表的《中国积弱溯源论》中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源是国人“不知国家与天下之差别”“不知国家与朝廷之界限”“不知国家与国民之关系”。梁启超分析中国积弱的根源,其目的在于
A. 唤起国人现代国家意识
B. 表达政治改革的紧迫性
C. 动员国民参加民主革命
D. 为推翻满清作思想准备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中后期我国翻译西方书籍新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 魏源等人的倡导
B. “中体西用”思想付诸实践
C. 新式学堂的开设
D. 早期维新派的宣传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三次反思是在“文革”后,何以在大胜利中又大失误。经过“第三次反思”,中国人取得的核心成果是
A. 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
B. 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拨乱反正
C.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重新定义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根本认识
路德认为:在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是不可侵犯的,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后者存在于人间,应归世俗政府管理。路德的上述观点
A. 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B. 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
C.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立
D. 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A. 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B. 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 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D. 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