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如果不用国家的力量来经营,任由中国私人或者外国商人来经营,将来的结果,也不过是...

“如果不用国家的力量来经营,任由中国私人或者外国商人来经营,将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私人的资本发达,也要生出大富阶级的不平均。”这反映出孙中山

A. 实行平均分配的思想

B. 消灭私人资本的思想

C. 发展国家资本的思想

D. 实行社会主义的思想

 

C 【解析】由“不用国家的力量来经营,任由中国私人或者外国商人来经营”会“要生出大富阶级的不平均”可知,孙中山认为应该用国家力量来经营,而不是发展私人资本,故选C;题干说的是防止贫富严重不平均,故排除A;B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不是孙中山的追求,因为孙中山属于民族资产阶级而不是无产阶级的代表,故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A. 对变法的具体主张缺乏研究

B. 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

C. 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

D. 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

 

查看答案

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则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更好的意见。”这种观点实质上

A. 肯定了洋务派的客观进步性

B. 指出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

C. 赞美了洋务运动的政治改革

D. 明确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查看答案

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这主要表明

A. 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

B. 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C. 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

D. 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

 

查看答案

以下是中国各政治阶层在那一时期的政治言论,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 实现中国工业化

B. 实行民主政治

C. 启蒙与救亡并重

D. 推动中国近代化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了,对于“新”的主要含义,同学们提出下列四种观点,你认为最正确的是

A. 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 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 推翻清政府,改革国家体制

D.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