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顾炎武批评明代学风弊病说:“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 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 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C. 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D. 强调独立思考,有所创新
下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深刻表明

A. 清代统治者最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
B. 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C. 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
D. 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一个人看见小孩子掉进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心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强调
A. 格物致知
B. 内心反省
C. 心外无物
D. 天人感应
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这反映出
A. 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
B. 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
C. 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
D. 理学对修身养性的重视
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
A.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B. 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 促进儒学的世俗化
D. 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
西汉时孔子被称为“褒成宣尼公”,两晋时被称为“先师”,南北朝是被称为“文圣尼父”、“先王”,隋文帝尊孔子为“先师尼父”,唐太宗改称孔子为“先圣”,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这反映出统治者
A. 不断提高孔子的地位
B. 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
C. 利用儒学强化思想控制能力
D. 使儒学成为治国的唯一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