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A. “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

B. 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

C. “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D. “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D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从材料中“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可以看出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就是“理”,是“理”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体现。故答案为D。ABC不符合核心意思的要求,程朱理学是用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学说,是为现实社会服务的,通过“三纲五常就是天理”的说教强化人们对道德伦理规范的遵守,排除AB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伦理观上孟子认为“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此,他们提出的最重要的主张分别是实行

A. 仁政和道德教育

B. 王道和民主政治

C. 兼爱和自我节制

D. 人治和法治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荀子、董仲舒

B. 荀子、孟子

C. 商鞅、孟子

D. 韩非子、董仲舒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C.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D.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查看答案

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 提倡民本

B. 呼唤仁爱

C. 强调理性

D. 倡导美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

——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

材料二  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

材料三  就世界观和基本的价值观而言,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这导致他对中国的传统进行无情的批判……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医治中国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为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对严复的评价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4)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