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以上论述,意在
A. 指出救亡图存具有阶段性
B. 说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 强调改造传统道德的重要性
D. 论证以前的探索不符合国情
19世纪末来华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回忆录中写道:广东的近代化自19世纪60年代前期开启后,一直到80年代前期,基本上处于半停滞状态,因为时任的广东总督和广东巡抚中,任期较长且受朝廷信赖的基本是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缺乏开拓精神的官员。李提摩太此语旨在
A. 回避殖民侵略对近代化的破坏
B. 指出清廷重满轻汉政策的危害
C. 批评洋务派缺乏积极进取精神
D. 强调近代化中政治决策的重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 “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
A. 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 B. 维新派、革命派、顽固派
C. 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D. 革命派、洋务派、激进派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育应由培养“人上人”改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并说“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发展他们各个的道德、技能、学说,所以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即民主)主义”,陶行知提倡的新教育旨在
A. 以民主平等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
B. 发展公平公正的国民教育
C. 要重视教育科学的平等性和实用性
D. 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1892年,宋怒向李鸿章呈《六斋卑议》初稿,提出以“更官制”“设议院”“易西服”为基础的变法纲领。”当时的梁启超称宋恕为黄宗羲后反君主专制的第一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时人认识到旧体制的弊端
B. 黄宗羲思想对近代有启迪
C. 政治近代化是发展的主流
D. 结束君生专制已成为共识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发展资本主义
B. 反对专制统治
C. 救亡图存
D. 反抗外来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