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描述的中国古代机构是:
A. 唐朝门下省 B. 宋朝中书门下 C. 唐朝中书省 D. 明朝内阁
如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晋代左思《咏史》诗有云,“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在此,他讽刺的是( )
A. 分封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宗法制
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 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 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
C. 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 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迅速发展
(题文)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 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B. 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C. 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D. 具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C. 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
D.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