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礼记·射义》记载西周一种“射礼”活动,“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

(题文)《礼记·射义》记载西周一种“射礼”活动,“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这体现出射礼

A. 拥有浓厚的民本主义内涵

B. 具备维护统治秩序的教化功能

C. 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平等

D. 是普遍存在的大众娱乐活动

 

B 【解析】 根据“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可知,射礼有利于明确君臣之义、长幼之序,具备维护统治秩序的教化功能,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不符合“明君臣之义”“明长幼之序”,排除;D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查看答案

(题文)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 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 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 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

D. 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初以来,虽然内阁首辅权势渐重,但六部和负责稽察六部的六科均绕过内阁直接向皇帝负责。而皇帝处理政务则倚重宦官,由司礼监掌理奏章文书,甚至代皇帝朱笔批红。尤其嘉靖后期,“政务偷玩,事无统纪”,统治机构几乎陷入瘫疾。

针对这种机构窒碍不通的积弊,张居正力主“天下之本在政府”,开始大力强化内阁事权,由内阁通过六科、都察院控制六部,而各省抚按则听命于六部,最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都受内阁节制。他还创设颁行考成法以责吏治,即由各部衙制定一式三份收发文薄,分别留部作底本,送六科备注,交内阁查考,据其道途远近、事情缓急,“定程限,立文薄,月终注销。……月有考,岁有稽”,据此“考其勤惰”,决定赏罚升降。

——摘编自曹大为《张居正改革:考成法责吏治外示羁縻修饬边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以来出现政治积弊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