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者认为,“罗马国家与法律肇始于平民与贵族的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社会妥协的结果,而不是任何一方通过暴力无条件地强加于对方的命令这突出反映在
A.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和颁布
B. 万民法的形成
C. 《査士丁尼民法大全》完成
D. 公民大会的召开
公元309年,埃及商人卢克与罗马公民亚历山大发生了纠纷,两个人都决定上诉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依据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A. 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 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C. 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 古罗马严格限制商品交换
有史学家认为:“尽管公民大会为古代世界的人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广泛参政形式和一种被广为传颂的政治代表制的模式,但它不是一种绝对完美的民主制度。”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参加公民大会的仅是享有公民权的少数人
B. 公民大会的召开具有随意性
C. 泛滥的直接民主无法保证公民的任何权益
D. 公民大会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古代雅典民众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以上遵循的重要原则是
A. 自由原则
B. 公正原则
C. 法制原则
D. 分权原则
伯利克里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A. 民主的直接性
B. 决策的民主性
C. 程序的复杂性
D. 参政的平等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