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董仲舒认为,人富贵了就容易“骄”,贫穷了就容易“忧”,如何使富贵者不“骄”, 贫苦者不 “忧”呢?唯有“调均之”,才能“上下相安”,达到天下大治。因此,董仲舒在此认为大贫大 富,一样对于人生无益,而且一样有害,贫富各应有它的限度,才能维护国家稳定,故选A。题干材料体 现不出劫富或者济贫的主张,故BCD都是对题干的曲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查看答案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在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本是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查看答案

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户籍还有军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    B.促成社会分化  C.强化社会控制    D.发展商品经济

 

查看答案

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A. 自由流通的支票

B. 中国最早的纸币

C. 国家发行的债券

D. 兑换货币的凭证

 

查看答案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    )

年代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700

1850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