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具有“仁、礼、孝”等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材料二  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材料三  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1130—1200)。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作为一个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都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勒格《新全球史》

材料四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和法家对于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构想有何明显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时期政治对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发展怎样适应了这一要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必须遵循什么原则。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宋明理学,儒学不断发展,长期占据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地位的现象给我们以怎样的历史启示?

 

(1)特征: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礼崩乐坏)。不同:儒家希望通过道德重建来恢复秩序;法家希望通过改革,建立君主集权的中央国家。 (2)根本要求: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适应:董仲舒吸收了法家和其他各家的学说,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学说,这适应了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3)原则:“存天理,灭人欲”。影响:①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和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③后期日益僵化,压制了思想进步。 (4)任何一种思想只有不断根据时代需要,充实内涵,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的信息并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从分封制破坏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儒家提倡德治以及法家强调改革、法治以及中央集权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和所学董仲舒提出新儒学思想目的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董仲舒对于儒学思想改造并提出新的儒学思想观点以及适应中央集权统治需要角度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朱子家训》”以及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回答;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朱熹理学思想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思考回答。 (4)启示属于开放题型,结合材料和所学从思想只有不断根据时代需要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B. 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C. 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D. 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许多巨人“不再集中他们的思想与他们的才干于来世天堂上的存在了。他们竭力想建设他们的天堂在这一个地球上,并且老实说,他们的成功是很多的。”这反映出“运动”

A. 缺乏创造性与想象力

B. 重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C. 价值观缺乏坚实基础

D. 尝试构建理想社会蓝图

 

查看答案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A. 认识你自己

B. 美德即知识

C. 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D. 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查看答案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理解表述最准确的是

A.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B. 雅典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C. 城邦政治中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D. 神在雅典人心中的地位提高

 

查看答案

自程朱理学以来,儒家形成了以个人人性修养为主的思想路线。明末东林党精神领袖顾宪成说:“官辇毂(在朝廷做官),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东林党人强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据此可以推知,东林党人的志向

A. 继承发展程朱理学注重个人人性修养的文化传统

B. 开辟了明末淸初社会批判和经世致用的思想之路

C. 反映了明末官场腐败导致民不聊生和士人隐居

D. 取决于精神领袖顾宪成等人的日常讲座和熏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