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 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 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 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 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B 【解析】 试题材料反映了天子与诸侯的权利与义务,诸侯要定期觐见、朝贡天子并提供军赋和力役,这是西周分封制的情况;材料中“一不朝…再不朝…三不朝”,反映了当时有诸侯“不朝”的现象。材料中无法体现天子和诸侯的宗族、姻亲关系。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A. 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

B. 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

C. 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

D. 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土上,不少城市里有所谓“租界”,那里的统治权完全属于外国人。他们设立法院、警察、监狱、市政管理机关和税收机关。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武力恐吓,实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起着极其凶狠的作用。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租界,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电灯或瓦斯灯;他们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他们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上海如此,香港也如此。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八册

解读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提炼出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储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候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据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   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

材料五 (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简要分析这一制度最终走向崩溃原因。

(2)材料二中作者对郡县制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简析郡县制有何深远影响?

(3)材料四是怎样评价两种政治制度的?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表:

时间

职位

基本职权

明朝中后期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的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材料四  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份很多学者都未见过的“廷寄”。“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书写在信封两侧:“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创制”和秦朝以后的“变局”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中央机构有何重大的调整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有哪些?据材料三指出明朝内阁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4)材料四体现的机构名称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上四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

 

查看答案

李鸿章在奏折中言:“但令(北洋水师)游弋北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倭尚畏我铁舰,不敢轻与争锋。”他的这一论断

A. 正确评估了中日双方舰队的实力

B. 高估了日军的战斗力

C. 导致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 与战争发展情况不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