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为1949~2008年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其中1949年中国出现建交小高潮的...

下图为1949~2008年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其中1949年中国出现建交小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 国际局势及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C.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努力

D. 抗日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 【解析】 根据材料“194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两大阵营对峙,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1949年与苏联等17个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故B想正确;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是八十年代初,故A项排除;C项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故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推出25页的封面故事,大标题是:“香港的未来:晴天,有云”。否定了其姊妹杂志《财富》于1995年发表的关于回归将令香港“死亡”的预言。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 该杂志的理念发生了变化

B. “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发展

C.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 美国政府对香港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

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3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

A. 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B. 是我国唯一一个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 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D. 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查看答案

1949年9月新中国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正式代表有:中国共产党代表142人,军队代表60人,团体代表206人,地方代表102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以上情况反映了这次会议

A. 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筹备会议

B. 是制宪与立宪会议

C.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D. 代行中央政府职权

 

查看答案

下图是李明在旧货市场上买到的“宣传画”。图示情景发生在

A. 新中国建立初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查看答案

“过得河来拆却桥,血书史迹怎能消?建军黄埔谁之助?逼主白云孰与饶!仲夏羊群窥武汉,长沙马日闹风潮。可怜革命仍流产,辜负壶浆又一瓢。”这首《感时杂咏》是诗人董必武先生于1944年写下的诗作。该诗从侧面反映了

A. 董必武先生关注民生

B. 对抗日前途悲观失望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国共矛盾

D. 民主党派坚持抗日的决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