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阅读下列材料...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的原因?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 (2)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3分,任意三点即可) (3)元朝疆域辽阔。 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 【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和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知道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维护国家稳定、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等方面作答。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归纳概括即可。 (4)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和运用所学知识可知该“本原精神”是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予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纲要》

材料二  “票拟权的实行,使内阁从制度上获得了普遍参与朝政的权力……虽然最后的决策依赖皇帝的批红,但内阁通过拟旨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皇帝的决策,尤其是出现幼主、庸主和怠政之君的时候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三  英国的内阁制被称为“责任内阁制”,所谓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从而制定出一种始终一贯的政策。有的政治学家称它为把行政与立法两部门连接起来的一个“纽扣”,又称它为议会推选出来的统治全国的委员会,更严格地说,它是下院多数党的一个委员会,少数党是没有代表在内的,这是它与其他的议会委员会不同的地方。……英国内阁的建立是没有任何正式的成文的法律作为依据的,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惯例逐步形成的。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明朝内阁制对皇权专制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内阁制和近代英国内阁制的本质区别,并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造成它们具有本质区别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3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定,首相特雷莎·梅无权动用行政权来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政府必须获得议会授权才可以启动脱欧程序。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材料主要体现英国

A. 国王依然掌握部分行政权

B. 首相实际上是对国王负责

C. 政治蕴含分权制衡的理念

D. 尚未实现真正的三权分立

 

查看答案

约在12世纪初,英国的威斯敏斯特立法第1号第5条规定,代表的选举“必须自由进行,不受威吓”。同时,英格兰几乎所有的选举令状中都写着,郡长“应当号召从每个城镇选举两名市民和从每个自治市选举两名自治市民参加议会活动”。这些做法

A. 推动了贵族政治发展

B. 提高了资产阶级地位

C. 反映了英国具有民主传统

D. 有利于限制国王权力

 

查看答案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查看答案

罗马法曾规定:丈夫对妻子嫁妆里的不动产,即使征得妻子的同意,也不得出让或抵押。这表明罗马法

A. 规定了夫妻财产分配原则

B. 给予妇女相应的政治地位

C. 重视对私人财产的保护

D. 解决经济纠纷缺乏灵活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