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下列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B. 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C. 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
D. 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
(题文)明朝时建立三司会审制,即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刑部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大理寺为复核机关,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关,有权监督刑部审判和大理寺复核。这一制度
A. 标志着行政体系的成熟
B. 增强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 使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
D. 降低了监察部门行政效率
中国古语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等说法,这些说法本质上反映了
A.忠孝观念是统治者治国之本 B.儒家思想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
C.齐家治国是孝子的最高追求 D.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显著特征
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出身时间 | 宋太祖 | 宋太宗 | 宋真宗 | 宋仁宗 | 宋英宗 | 宋神宗 | 宋哲宗 | 宋徽宗 | 宋钦宗 |
武职出身正职(人) | 3 | 6 | 6 | 7 | 0 | 0 | 0 | 0 | 0 |
文职出身正职(人) | 2 | 1 | 6 | 22 | 5 | 7 | 5 | 10 | 5 |
A. 边境战乱日趋减少
B. 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
C. 科举取士日渐盛行
D. 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
隋朝建立后相继规定:凡九品以上的地方官一律由中央任免,每年年终须由吏部考核;州县官史三年一换,不得重任;史部选用地方官,须尽用外地人;命诸州每年荐举三人到中央参加考试。这些规定
A. 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表明推荐是选才重要途径
C. 形成了封建官僚政治体制
D. 削弱了世家大族特权垄断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 中书省和门下省秉公执法
B.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C.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D.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