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隋朝建立后相继规定:凡九品以上的地方官一律由中央任免,每年年终须由吏部考核;州县...

隋朝建立后相继规定:凡九品以上的地方官一律由中央任免,每年年终须由吏部考核;州县官史三年一换,不得重任;史部选用地方官,须尽用外地人;命诸州每年荐举三人到中央参加考试。这些规定

A. 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表明推荐是选才重要途径

C. 形成了封建官僚政治体制

D. 削弱了世家大族特权垄断

 

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隋朝用官选官的情况,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人事权,加强中央集权,没有体现强化君主专制的情况,故可排除A;材料中明确讲到诸州每年荐举三人,三人数量之少,不能说明推荐是选才的重要途径,故可排除B;封建官僚制度形成于秦朝,故可排除C;材料表明了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人事权,打破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利用九品中正制垄断人才选拔的局面,故此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 中书省和门下省秉公执法

B.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C.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D.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工学泰指出,“士大夫”的含义在唐宋之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朝及其以前,“士大夫”中的“大夫”和“士”是贵族的两个阶层,宋代之后的“士大夫”的含义是“文人士大夫”,是普通民众中的精英。唐宋之际“士大夫”含义的变化是由于(  )

A. 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    B. 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

C. 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D. 理学对文化大力推崇

 

查看答案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A. 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 郡县制不能完全解决地方行政的弊端

C. 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D. 不重视对官员的选拔与考核

 

查看答案

(题文)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A. 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B. 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 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 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地理学非常发达,从《汉书》到《清史稿》均有《地理志》,元、明、清三代有《一统志》,府、州、县多有地方志书,舆地之书汗牛充栋。这表明古代地理学

A. 服务于封建国家的政治统治

B. 立足于研究自然地理的规律

C. 在古代科学体系中位居主导

D. 取代了史学研究的社会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