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15世纪末以来,英国人口有了较快增长,旧有的耕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15世纪末以来,英国人口有了较快增长,旧有的耕作制度已不能满足人口日益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地理大发现后随着羊毛价格上涨和养羊业的刺激以及工业增长和城市发展对农产品需求的扩大,圈地运动迅速兴起,这是一场消灭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的农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获得畅通无限的立法权,议会不断颁布新法令,加速了圈地运动的发展。这样,英国新贵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到18世纪上半期,采用雇佣劳动的农场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中逐步居于统治地位……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材料二圈地运动使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量增加。圈地运动开始后居住在1万人以上的城镇居民占英国人口的比例从3.1%上升到8.8%。……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更愿意投资新的农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统,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产量。……世纪后半期,经济领域一场更大规模的革命在英国悄悄酝酿

——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世纪末到18世纪上半期的英国“农业革命”的含义,并分析这场“农业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写出“经济领域一场更大规模的革命”的名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的“农业革命”对它的推动作用。

 

 

(1)含义: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新贵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从农民家庭经营到采用雇佣劳动的农场经营。(农业生产力提高这一角度的答案不给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养羊利润的刺激;英国人口增长以及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立法加速了圈地运动的发展。(3点任选2点即可) (2)名称:工业革命 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来源;提高农产品产量,满足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产品的需求;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还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4点任选3点即可) 【解析】 (1)含义:根据材料“这是一场消灭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的农业革命……英国新贵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到18世纪上半期,采用雇佣劳动的农场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中逐步居于统治地位……”可知15世纪末到18世纪上半期的英国“农业革命”的含义是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新贵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从农民家庭经营到采用雇佣劳动的农场经营。原因:根据材料“自15世纪末以来,英国人口有了较快增长……地理大发现后随着随着羊毛价格上涨和养羊业的刺激以及工业增长和城市发展对农产品需求的扩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获得畅通无限的立法权,议会不断颁布新法令”可知这场“农业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圈地运动使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领域一场更大规模的革命”是指工业革命。根据材料二“圈地运动使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更愿意投资新的农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统,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产量。”和材料一“工业增长和城市发展对农产品需求的扩大”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来源;提高农产品产量,满足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产品的需求;根据所学可知圈地运动使家庭手工业被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圈地运动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戊戌维新以前,中西文化结接于“中体西用”这一命题之中,戊戌维新以后,“用”的膨胀突破“体”的界限而日见其困窘。20世纪初期,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体”已经体无完肤,随之而出现了中西调和、折衷、融合的意识。自此以后,新与旧、中与西能否调和,成为新旧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和主要形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我们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艺术和科学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56年4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二所反映的方针内容及其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发展中国文化的认识。

 

查看答案

(加试题)他多才多艺,兼雕塑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特别是他的雕塑,代表欧洲文艺复兴雕塑艺术最高峰。下列各项属于“他”的作品的有

①《创世纪》

②《哀悼基督》

③《最后的晚餐》

④圣彼得大教堂的大圆顶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

A. 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

B. 推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C. 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

D. 调动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查看答案

1878年俾斯麦先后颁布了四项社会保险法(疾病、意外工伤、老年及残疾保险法),由政府和雇主承担主要资金,以改善工人处境,消除社会民主运动的基础。这一措施

①推动了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②意在维持专制保守的政治统治局面

③适应了当时工业社会的发展需要

④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加试题)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创办白话文刊物的潮流,以下是部分白话文刊物情况简表。

 

创刊名称

创办时间地点

报刊宗旨

《绍兴白话报》

1903绍兴

“唤起民众爱国和开通地方风气”

《宁波白话报》

1903宁波

主张实业救国,倡导文明,移风易俗

《白话杂志》

1904东京

“旨在开通妇女界,鼓吹革命”

《吉林白话报》

1907吉林

“宣上德,通民隐,开通风气,改良社会,使一般人咸具普通之知识,以预备立宪国民之资格”

 

 

据此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新文化运动促进“文学革命”

B. 白话文刊物主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C. 清末朝廷舆论管控能力丧失

D. 白话文刊物希冀开启民智改良社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