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种民本思潮
A. 证明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B. 成为了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C. 反映了天命观念影响深远
D. 有利于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
(题文)近代学者钻研《墨经》,发现其涵盖了哲学、逻辑、心理、政治、伦理等多个学科内容。胡适说:“看《墨辩》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正是科学的精神。”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这说明
A.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领先世界
B. 战国学者普遍主张求真务实
C. 传统学派蕴含着近现代价值
D. 唯物与形而下成为文化主流
董仲舒把人性区分为:天生就善的“圣人之性”、有善质而未能善的“中民之性”、生来就恶并只能采用刑罚手段处置的“斗筲之性”。其区分人性的目的是为了论证
A. 刑罚在对万民管理中的决定性作用
B. 加强君权施行王道教化的合理性
C. 君主权威至上的重要作用
D. 后天教育可以促进人性向善
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 “历史都是思想史”
D.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战国时期,孟子猛烈地批判墨家的“兼爱”思想,把它看作败坏先圣之道的“淫辞”、阻塞仁义的“邪说”。这是因为孟子认为“兼爱”思想
A. 违背宗法等级观念
B. 代表平民百姓利益
C. 宣扬积极救世情怀
D. 过于追求实用功利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 民贵君轻的主张
B.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C. 克己复礼的思想
D. 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