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初,有大臣认为前朝历史文献多有遗失,担忧“十数年后,事迹湮没,如文史不存,何以...

唐初,有大臣认为前朝历史文献多有遗失,担忧“十数年后,事迹湮没,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元朝马端临强调“生乎千百载之后,而欲尚论千百载之前,非史传之实录俱存,何以稽考。”据此可知历史文献可以

A. 服务统治

B. 提高修养

C. 传承文化

D. 总结历史

 

C 【解析】材料“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非史传之实录俱存,何以稽考”,可见材料强调历史文献可以,故选C;材料无关服务统治、提高修养和总结历史,故排除AB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可以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 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 宗法关系仍受重视

C. 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D. 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查看答案

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A. 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

B. 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

C. 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

D. 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

 

查看答案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 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查看答案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辅佐天子处理政务,出现了多位如萧何这样的名相。但据《汉书》记载,武帝时多位丞相虽由列侯继任,但大都谨小慎微,难有建树。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 社会稳定大一统局面形成

B. 罢黜百家削弱了丞相权利

C. 制度改革使丞相职能转变

D. 汉武帝个人能力特别突出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

A. 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 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 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 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