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 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的理解。材料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 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选 项中只有D项符合意思。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辅佐天子处理政务,出现了多位如萧何这样的名相。但据《汉书》记载,武帝时多位丞相虽由列侯继任,但大都谨小慎微,难有建树。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 社会稳定大一统局面形成

B. 罢黜百家削弱了丞相权利

C. 制度改革使丞相职能转变

D. 汉武帝个人能力特别突出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

A. 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 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 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 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查看答案

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这表明汉代法律

A. 人情大于法制

B. 以礼入法伦理关怀

C. 凸显皇权专制

D. 深受豪强地主影响

 

查看答案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对秦的郡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

A. 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

B. 均衡了全国人口的分布

C. 旨在抑制土地兼并

D. 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查看答案

楚武王灭权(国)后,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至于郡县关系,当时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之说。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 官僚制度普遍建立

B. 周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强化

C. 郡下设县已成定制

D. 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遭破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