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载:“且以饮食青之,凡饥渴而欲得饮食以充其饱且足者,皆人心也。然必有义理存焉。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这意味着朱熹
A. 认为人性本质是恶
B. 肯定人正当的欲求
C. 倡导适当放纵私欲
D. 特别关注百姓生计
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皇帝亲自率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焚香祭天。这段材料说明
A. 清代官民通过调整种植方式和祭天敬神来治理雾霾
B.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当时环境污染加重
C. 京城城市规模扩展导致雾霾发生的几率提高
D. 当时统治者开始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 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D. 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 “历史都是思想史”
D.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亡之际,不能不思考亡国亡天下的道理。他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私有财产出现后情况会变得更糟糕,因为有财产的人会联合起来保护财产,并且剥夺、压迫和欺负没有财产的人,国家因此而出现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人应该回到自然状态的出发点去,设计出一种制度,让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和自由权利都受到保护……卢梭的理论对法国大革命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为社会底层包括最底层提供了行动的依据。
——钱乘旦《西方那一片土》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相当接近民主制度”设计的构想,并简要指出其思想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对理想社会的设计主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黄宗羲、卢梭对理想社会设计的相似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1)据材料一,苏格拉底和孟子他们对美德的认识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论证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一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