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

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巍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新经济体制

 

C 【解析】 关键信息是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区纽扣的价格是一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十月革命后的1918~1921年,排除A;新经济政策实行于20世纪20年代,排行B;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排除D;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体制)开始实行于20世纪30年代,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措施

A.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B.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C. 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查看答案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位领导人是

A. 赫鲁晓夫

B. 勃列日涅夫

C. 戈尔巴乔夫

D. 叶利钦

 

查看答案

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的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其(   

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

B.是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形成的体制

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行市场经济

D.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开创斯大林模式

D. 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