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进一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进一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贸易交流和航海科技的传播促成了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然而,时至明清,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步入衰世,封建统治者所关心的,不是如何向外开拓,而是执着于闭关自守。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

材料二  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做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

—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促成“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明清统治者“执着于闭关自守”所产生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指出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试从经济角度概括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

 

(1)原因:传统经济的繁荣;造船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 (2)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表现: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参加和主办APEC会议;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海上贸易网络,贸易交流和航海科技的传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经济、科技以及对外贸易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不是如何向外开拓,而是执着于闭关自守”和所学围绕维护主权以及扼杀对外贸易从积极和消极视角分析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可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中国加入以及创办或者举办经济组织以及实行对外开放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90年代,基于观念的更新与机遇的把握,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都出现了重大突破。下列对两国发展原因共通之处分析正确的是

A. 调整经济运行机制

B.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C. 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D. 政治多极化格局的确立

 

查看答案

(题文)有学者指出,1955~1975年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两极体制’的现象,或者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宰制,逐步让位于新的全球格局。”此处“新的全球格局”当指

A. 美苏争霸

B. 政治多极化

C. 区域集团化

D. 经济全球化

 

查看答案

1946年3月,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在一次谈话中严厉谴责当时某西方领导人,认为这位领导人的行为非常像希特勒,“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这位“领导人”是

A. 戴高乐

B. 杜鲁门

C. 马歇尔

D. 丘吉尔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的亚太战场形势,图中数字表示在当地发生的重大战役。这些战役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②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④②③①

D. ②③①④

 

查看答案

二战期间的某个外交文件指出:“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该文件是

A. 《雅尔塔协定》

B. 《联合国家宣言》

C. 《开罗宣言》

D. 《波茨坦公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