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地方志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和记述。《华阳国志》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沃野千里...

地方志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和记述。《华阳国志》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据此可知,“华阳国”位于今天的

A. 四川

B. 陕西

C. 河南

D. 山东

 

A 【解析】材料“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反映的是都江堰。都江堰是秦国李冰在四川岷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就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故BCD排除,A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行省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

“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戈拉

材料二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并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他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1)归纳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予以简要评价。材料二对材料一有关观点的修正有何重要意义?

(2)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群……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伊川易传》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种观点的目的何在?

(3)依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是如何继承和批判传统儒学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chòu)”。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态度上看两者都挑战罗马教廷权威

B. 在目标上两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

C. 异趋指两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D. 同流指两者都试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查看答案

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A. 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B. 践行“因信称义”

C. 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D. 主张政教分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