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1490年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

下图是1490年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这件作品的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在

A. 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 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 宣扬罗马教皇的精神权威

D. 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A 【解析】 结合教材《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可知,人文主义精神核心特征是以人为本,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之前的宗教题材作品大都庄严肃穆,表现了对神性的赞美。但《哀悼基督》中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洋溢出的是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体现了米开朗琪罗歌颂真实、自然地人性,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从题意和相关资料可知该作品重在表现圣母的怜子之情,而非耶稣的英雄形象;C选项错误,该作品并未宣扬罗马教皇的权威,且与人文主义精神的特征不符;D选项错误,该作品并非在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8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以佛罗伦萨历史地区的名义,把佛罗伦萨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佛罗伦萨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有

①佛罗伦萨大教堂

②乌菲齐博物馆

③科隆大教堂

④皮提宫

⑤帕拉蒂纳美术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古罗马惟一完整保存至今的建筑是

A. 大斗兽场

B. 图拉真广场

C. 万神殿

D. 帕特农神庙

 

查看答案

下图艺术作品体现的思想内涵是

A. 希腊的“神人同性同形”的人文主义精神

B. 雅典的民主精神

C. 公民平等自由的精神

D. 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精神

 

查看答案

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不能体现在

A. 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

B. 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

C. 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D. 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有重大经济价值

 

查看答案

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在变革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三  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1912年9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学、师范、职业教育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因此,学校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年,不到10年间,学校数增加了91851所,学生数增加了3269263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年代的经世之学与传统经世之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变化。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