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1895年的反割台斗争中,与台湾义军并肩作战抗击日寇的黑旗军首领是 A. 丘逢...

在1895年的反割台斗争中,与台湾义军并肩作战抗击日寇的黑旗军首领是

A. 丘逢甲

B. 刘永福

C. 唐景崧

D. 徐镶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军队有两支,一支是黑旗军,领袖是刘永福,另一支是义军首领是徐骧和丘逢甲,故B项正确,AD项排除;C项是台湾巡抚,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 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 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 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查看答案

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 皇权受到制约

B. 世袭制度消亡

C. 君主专制强化

D. 地方权力削弱

 

查看答案

“秦王挥戈横扫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袤的国土划分,并亲自任命向自己负责的地方官”。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的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查看答案

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下图,鲁国位于

A.

B.

C.

D.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一统”理念影响下的中国对外关系,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威来贡职”。只有君临天下的一元等级世界秩序:中国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边的万邦属国。华夷之辨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对外关系格局里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的情势。怀柔远人指导下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对外国单方面施恩、关怀的体现。

文:朝贡、贸易、通过使节团传播先进文化、教授接纳留学人员;武:军事打击;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体制:天下体系——君臣关系,强时为君,弱时为臣。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心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军力保护诸国,同时在外敌入侵时由邻国充当挡箭牌,为中国争取缓冲时间,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

—择编自何新华《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与清政府的三项外交原则》等

材料二: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办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并做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