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文出自中国共产党1935年发表的《八一宣言》:“……田中奏折所预定的完全灭亡我...

下文出自中国共产党1935年发表的《八一宣言》:“……田中奏折所预定的完全灭亡我国的毒计,正在实行,长此下去,眼看长江和珠江流域及其他各地,均将逐渐被日寇所吞蚀。我五千年古国将完全变成被征服地,四万万同胞将都变成亡国奴。”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 日本已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 建立统一的国防政府的必要性

C. 国共已经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 《八一宣言》直接引发西安事变

 

B 【解析】 材料“1935年”“田中奏折所预定的完全灭亡我国的毒计”反映出日本不断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共提出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故B项正确;A项是指1937年七七事变,排除;C项是指西安事变,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直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指出:毛泽东的这一-战略原则起源于古代兵书中的避实击虚,但其意义却远远超出了避实击虚的范畴,还包含了保存有生力量、以面制点和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这一战略”是指

A. 独立掌握革命武装

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D.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查看答案

“十四年抗战”逐渐成为国内史学界的共识,凸现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下列史料,最能印证它的是

A.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军在长春活埋了200多人

B. 1931年到1935年,日军在东北共伤亡169660人

C. 1933年到1937年,中国完成了沿海要塞区的建设

D. 中国迫使美英在1943年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查看答案

(题文)1873年6月29日,日、俄、美、英、法、荷等国使节在紫光阁觐见清同治帝,未行跪礼。但当时社会上流传外国使臣见中国皇帝时恐惧之余足不能动、口不能言、浑身发颤,连国书都无法卒读。这反映了中国

A. 外交礼仪近代化的艰难

B. 传统纲常伦理的崩坏

C. “天朝上国”威仪的稳固

D. 近代条约体系的确立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最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

A. 《辛丑条约》的签订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 武昌起义时列强企图干涉

 

查看答案

如表反映了晚清有籍可查的驻外公使、领事等外交人才籍贯分布情况

省籍

广东

广西

四川

山东

江西

河北

福建

湖南

江苏

浙江

贵州

八旗

湖北

台湾

安徽

人数

50

1

1

2

3

1

11

8

28

23

4

16

2

1

16

 

 

此表可用于说明晚清

A. 地方政治派系林立

B. 满洲贵族势力逐步被削弱

C. 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D. 沿海与内陆开放程度有差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