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90年前后一位地主从浙江余姚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但从宁波乘船到上海...

1890年前后一位地主从浙江余姚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但从宁波乘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却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科技。材料主要反映出

A.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B. 浙江周边地区的交通发达

C. 工业品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

D. 交通进步推动人观念转变

 

D 【解析】由于路途的遥远导致地主要求儿子学习西方科技,显然是交通进步推动人观念转变,D正确;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近代化,不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A错误;B不是材料主旨信息;C中民众生活受到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师大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消除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C.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 保障了原有的社会制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湖北省光化县崔营乡幸福社第二生产队“二亩九分小麦亩产3530斤”的报道。这反映出当时

A.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创新了经济发展的模式

C. 生产急于求成

D. 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查看答案

1959年至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到了6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以至于用“爱国”的名义动员人们买肉,甚至向单位职工进行摊派,称为“爱国肉”。这表明

A. 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B. 计划经济下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

C. 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

D. 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与前者的不同在于

A. 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 扩大了农民土地经营的自主权

C. 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

D. 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关于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地位     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

促进了物价回升               刺激了生产的复苏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