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加强君主专制

C. 完善法律机制

D.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B 【解析】秦始皇实行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均是一种文化高压政策,目的是统一人们的思想,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影响。秦汉时期为统一人们的思想,推行文化高压政策,最终目的是为加强专制主义皇权的影响,这些政策虽都是对知识分子的压制,但并非其根本着眼点,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实行的文化政策均是为政治服务,维护国家的统一,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故B项正确。题干中提到的是秦汉时期实行的文化政策,与法律机制无关,故C项错误。“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均是将对统治不利的思想加以打击,并未区别对待,该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查看答案

柏杨在总结某家思想时说:为什么在街上杀一个人是犯罪,而在战场上杀一万人是英雄?……为什么人民要忍饥挨饿去供养统治者挥霍?……为什么埋葬一个死人,要花那么多钱?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

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 “兼相爱,交相利,节用、节葬

 

查看答案

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他评价的应是

A. 孔孟的仁义之道

B. 老子的辩证思想

C. 韩非的重刑理论

D. 墨子的非攻主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00年

改良后的蒸汽机中,62%被用于为炼铁炉、面粉厂等工业提供旋转动力

1816年

英国阿美士德率团访华,因为礼节等分歧,未能谒见嘉庆帝

1843年

中英签订《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

19世纪

50年代

荷兰、丹麦、普鲁士等国大幅度降低进口商品关税;法国大大降低钢铁和五金品材的关税

1860-1861年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与清政府用平等礼节;成立总理衙门,专门负责对外交往

1872-1894年

近代中国民营企业达到100多家,分布在纺织、面粉,造纸、船舶修理等多个部门

1895年

台湾发布战斗檄文,宣言“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1898年

康有为等人组织保国会,呼吁:“惟有合群以救之,惟有激耻以振之”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832年6月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当时的人”所称为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英国议会改革中获取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