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材料二城市发展和运行的动力在于近代工商业的成长。城市近代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工业文明的注入。……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1)状况: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在中西交流中,西方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原因: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并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通商口岸的开放;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小农经济的不断瓦解,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 特点:起步晚,发展慢,水平低。 【解析】 第(1)问,“新状况”,依据材料一信息“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概括得出: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西方开始占据中西交流的主导地位。“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的推动、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角度分析。 第(2)问,“原因”,依据材料二信息“城市近代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工业文明的注入。……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所学知识得出: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通商口岸的开放、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小农经济的不断瓦解等角度分析。“特点”,依据所学知识从起步晚、发展慢、水平低等方面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材料二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的现象,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保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摘选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解读图片信息,探究“围剿公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废井田,开阡陌”是商鞅变法中的重要措施。与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相比,其突出的意义是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出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

材料二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塞罗揭示了法律的什么属性?罗马法对近代欧美法制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们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三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提出了什么作战方针?提出这一方针的背景怎样?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全国性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是哪里?为何作出这一选择?

(4)材料三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中的转折点又指什么?

 

查看答案

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A. 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B. 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C. 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D. 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