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但这是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同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黃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收价93卢布。

材料二罗斯福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该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通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1)斯大林认为“苏联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对吗?为什么?结合材料一及相关知识,评价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工业化建设。

(2)概括材料二关于社会保障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启示?

 

(1)斯大林的观点是正确的。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势力的包围中,新生的人民政权有被扼杀的危险,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正确的。评价: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增强了国家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轻工业和农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最终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启示: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注重民生建设。 【解析】 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的观点是正确的。“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外部资本主义势力的包围,内部没有重工业的角度分析。“评价”,依据材料一信息“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同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黃金从农业流向工业”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评价即可。 第(2)问,“内容”,依据材料二信息“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概括得出: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禁用童工等。“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等角度分析。“启示”,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注重民生建设等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始。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连成一体的世界。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一一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一一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最遥远的部分连接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工业的发展,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1)比较材料一、二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

(2)材料一认为”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是如何成为全球主人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许纪霖、陈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并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13年10月第一财经日报报道,马钢股份一位管理层的人士感叹:“以前90%的客车车轮、60%的货车车轮都出自马钢(马鞍山钢铁厂),现在大家都乗坐高铁出行了,身下滚动的车轮却都是从欧美各国进口的。”这段材料从侧面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

A. 经济区域集团化

B. 世界经济全球化

C. 世界经济制度化

D. 国际贸易法制化

 

查看答案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当今世界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表明

A.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加强B. 各国的利益趋于一致

C. 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淡化D. 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

由于《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墨西哥与美国开展自由贸易区的问题的谈判,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成立。墨西哥积极促成该组织成立的客观原因是

A. 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建立B.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