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1)请以前一个过程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列举后一个过程中不同阶级开展的斗争。

材料二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恩格斯也说:“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了”

(2)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

材料三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建设的发展进程。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3)请运用上述方法回答以下问题:

①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

②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③文中属干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1.前: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地主阶级——爱国官兵抵抗派,林则徐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国民大革命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2.甲午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特别是经济基础的近代化。 ① 政治上:使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从而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② 经济上:甲午战后,列强竞相输出资本,客观上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加上清政府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③文化上:促使西学传播、维新思想发展和民主革命思想兴起。 3.原始史料: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史料解释:即实行责任内阁制 历史评价: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以及历史研究方法,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前一个过程即“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过程”,联系所学可知,在这一过程中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一个过程即“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过程”,联系所学有关史实可知,在这一个过程中包括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抗击英军的侵略、农民阶级开展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展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来回答,如政治上使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从而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经济上甲午战后,列强竞相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文化上促使西学传播、维新思想发展和民主革命思想兴起。 (3)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可知,“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应当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属于原始史料。“即实行责任内阁制”是对史料的解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是对《临时约法》的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入关前,凡军国大政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后,这叫传统被继承了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或公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雍正七年(1729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以亲王、大臣充任。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三月,颁军机处印信。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摘编自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波尔也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1721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在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于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各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英国历史学家屈维廉指出:1688-1689年威廉入主英国成为英国历史上的决定性的转折点”。“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

A. 王权结束    B.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C. 国王与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关系    D. 责任制内阁形成

 

查看答案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托克维尔称赞的体制是

A. 邦联制 B. 联邦制

C. 中央集权制 D. 三权分立

 

查看答案

《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B. 六部职能的衰退

C. 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 宰相权力的反弹

 

查看答案

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

A. 兵部

B. 枢密院

C. 内阁

D. 军机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