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摘自费正清《剑桥晚清史》

材料三  武昌首义只是一个导火索,引发出来的是把两个近百年传统,一个是革命的传统,一个是改良的传统,通过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把它推进,在《临时约法》和《清帝逊位诏书》这两个宪法性文件当中完成了中华民国的构建。这就基本上形成了这样一个所谓现代中国构建的第一个阶段,初始阶段,当然我不是说这个阶段就是完全美好的阶段,就是这个共和国构建了优良的国体了,但是我们刚开始相比法国的大革命,英国的革命来说,中国的辛亥革命前前后后这一段时间,综合变革,多种力量的平衡、妥协、斗争所形成的中华民国的构建,某种意义上并不逊色,所以我才把它视作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摘编自高全喜《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

(1)史观能指引历史学习的不同角度。其中,民族史观强调各民族历史地位、相互关系,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是从世界整体角度研究整体与局部的地位与相互关系。据此,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把辛亥革命视作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

 

(1)角度: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 观点一:我赞同徐中约的观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观点二: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2)英国通过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随后确立起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期间,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避免了流血冲突,通过和平方式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可知是民族主义视角,依据材料二“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可知是全球化视角;第二小问论证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于中国主权以及经济侵略破坏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以及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角度进行论述回答。 (2)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光荣革命”和辛亥革命中清帝退位方式以及两国建立的政体模式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产生这种廉政特点的原因。

 

查看答案

1892年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指出:“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这一论断表明《共产党宣言》

A. 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B. 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大联合

C. 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D. 顺应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需要

 

查看答案

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 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 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

C. 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 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查看答案

毛译东说:“中国社会是—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及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国事是国家的公亊,不是—党—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据此,中共在根据地

A. 建立革命统—战线

B. 建立抗日民主政府

C. 实行务实土地政策

D. 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查看答案

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曾全文刊登中央审计委员会对中央政府各部委、粤赣省、瑞金市、国家企业及革命团体等的九份审计报告。其中明确指出中央印刷厂等国企,一般的缺点是不明了本身在苏维埃经济上的性质和作用,不知道也不考察产品的成本,不知计算盈亏,有钱就用,没有钱就向国家主管机关要。这说明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做法

A.履行了舆论督政的政治职责       B.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推动了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