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1888年至1911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与棉花出...

1888年至1911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这一现象

A.扭转了中国贸易的超局面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D.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

 

C 【解析】 试题根据材料中时间可知,此时的中国已经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西方国家需要中国的大量原棉;棉花进入国际市场,从而造成了棉花出口和原棉价格上涨的局面,这一过程也加剧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仅仅原棉出口增加,不可能扭转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和增加政府收入;A、B表述都不准确;当时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D项不符合史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 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 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C. 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D. 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查看答案

宋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商业革命的是

A.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B. 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C.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 茶馆酒楼等常常营业到三更

 

查看答案

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每年向北方运粮达30万石左右。材料主要说明

A. 关东地区经济发展呈滞后性

B. 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

C. 先进农业工具对经济的推动

D. 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

 

查看答案

下列史料能反映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水平的是(  )

A.《周礼》中提到的妇功     B.河南出土的司母戊鼎

C.《农书》中的水排冶铁图       D.采用灌钢法制作的兵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语》中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说,在今天,我们任何人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法律能作出最适当的判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在国家治理上的主张。并指出他们的思想在东西方社会中的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在思想和教育方面有怎样的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