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41年12月3日,日本大本营在《大陆命第575号》中规定,日本中国派遣军的总...

1941年12月3日,日本大本营在《大陆命第575号》中规定,日本中国派遣军的总目标是在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同时“迅速处理中国事变”。总任务是在占领区“迅速恢复治安”。日本制定这一任务主要是因为

A. 国共两党的冲突日益激烈

B.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

C. 敌后战场作用越来越突出

D. 正面战场发挥了巨大作用

 

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初的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冲突激烈的表现,此后国共的摩擦相对减少,所以A项的说法是违背史实的,故可排除A;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可排除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中共的敌后战场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使得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并不稳定,所以才出现了材料中的“总任务是在占领区‘迅速恢复治安’”的现象,这就反映了敌后战场作用越来越突出,故选C;在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正面战场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所以D项的说法是违背史实的,故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两套邮票相比,后者

A. 突出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 强调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 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

D. 呈现了抗战中不同侧面的历史地位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他在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更要考虑“政略”。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因为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这说明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要意图是

A. 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 确保上海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地位

C. 为中国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权和树立国际形象

D. 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

 

查看答案

以下所示摘选自《危机应对: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对策》一书的目录。它反映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第三章国民政府的外交对策

第1节

开展对日交涉,谋求和平解决

第2节

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国际同情与支持

第四章国民政府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节

国民政府政治上的变动

第2节

国民政府战时经济政策的调整

 

 

A. 七七事变后政府开始调整与中共政策

B. 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继续妥协

C.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全面应对危机

D.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倡导全面抗战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二十七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在《辛亥•北伐与抗战》中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合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的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共如此解读辛亥革命,旨在

A. 推动国民大革命

B. 完成土地革命

C. 维护国共合作

D. 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查看答案

1936年,国民政府国防计划大纲将四川定为作战总根据地,将长江以南的南京、南昌、武昌及长江以北的太原、郑州、洛阳、西安定为作战根据地。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 加强对国内各要地的控制

B. 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 全力封锁农村革命根据地

D. 开始筹划对日持久作战战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