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1...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1984年底,全国各地基本完成了政社分设,建立9.1万个乡(镇)政府,92.6万个村民委员会。这实际上(  )

A. 宣告了人民公社制度的结束    B. 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

C. 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的范围    D. 揭开了农村政治经济改革的序幕

 

A 【解析】: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据此可排除B和D;1983年,为了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实行了基层政权组织改革,这与“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的范围”无关,可排除C项。因此,本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建立新的贸一工一农型的生产结构。这说明

A. 国有企业改革已确立

B. 对外开放开始启动

C. 改革与开放同步加大

D. 国内经济发展迅速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对经济进行整顿,造成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在民间,有人说:“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改革开放该收一收了,该转一转阶级斗争了”。面对这一局面

A. 我国全面开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

C. 国家开始改变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D. 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

 

查看答案

某一时期的《人民日报》曾报道:“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提出

B. 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钢为纲”的号召

C. “大跃进”全民炼钢运动的迅速兴起

D. 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

 

查看答案

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龚育之认为“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薛暮桥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二者都( )

A. 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

B. 全面分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影响

C. 认识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前瞻性

D. 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

 

查看答案

(题文)“一五”计划期间,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正式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各省、市人民政府的财经委担负计划任务,综合编制自身计划,受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导;而区、市财委的计划局受同级财委和上级计划机构的双重领导。这一体系的形成

A. 使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B. 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

C. 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D. 成为国家机构改革的开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